企业管理 业界消息 办公自动化 客户关系管理 项目管理 协同商务 业务流程管理 知识管理 内容管理 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 IT综合 文件标签
首页 » 文档中心 » 企业管理 » 构建先进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构建先进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2005-12-15

基于对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财务实力的综合分析,中诚信国际根据可以获得的内部信息和银行公布的公开信息,对中国银行体系中5家国有(控股)银行、10家股份制银行和3家城市商业银行进行了公开评级。中诚信国际发布的评级报告表明,2004年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进一步得到扩张,但信贷过快增长中潜在风险增大,不良贷款比率仍偏高并可能反弹。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已经成为银行控制风险、保持规模增长的首要问题。自1998年起,商业银行就一直在强化信贷管理、规范信贷决策行为、防范信贷风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构建先进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1.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组织管理体系

重视垂直制约,忽视水平制衡。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组织仍是金字塔型的垂直管理机构,管理责任关系和信息的汇报渠道均为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网点之间以及机构内部行长、科长、经办之间的分级管理。横向分工与制衡关系不强。贷款审批实行逐级上报、层层审批制度,审批流程纵向运动。

纵向管理链条过长,管理效率不高。目前商业银行实行“四级管理、一级经营”的机构体系,信贷决策链条过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业务和管理的效率。

(2)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重视事后化解,忽略事前防范。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存量风险的化解上,风险的早期防范没有得到充分重视。银行开展信用调查时,基本上没有开展市场细分工作,大多都是在审查借款企业的合规性之后,就与企业建立信贷关系,对行业和企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个案分析。

对不良贷款忽视清收,忽视转化。我国银行普遍存在“重贷轻管”的问题,贷款发放后的后续管理没跟上,企业经营困难暴露后,往往急于抽出贷款。

风险评价体系滞后。我国银行虽然建立了风险评级制度,但信用评级一般只能在新客户申请贷款时和每年年初进行,不能及时反映风险。评级系统的可操作性、指标体系的完整性以及评级结果的 普遍运用也差强人意。

(3)授权与授信

分级授权的信贷管理体制。目前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上收,贷款向大城市、大企业和大项目集中。同时,商业银行支行的贷款权限一般为小额个人存单质押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没有对企业的贷款审批权力,造成支行贷款发放量逐年减少。

实践中,授信不完全统一。商业银行往往不能根据客户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信用程度、管理水平及承担债务的能力实行统一的授信。这样就容易导致多头授信带来的信贷风险。

构建先进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2. 构建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可以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成功经验,建立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国际银行业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通常由以下四大方面构成:组织架构、流程与政策、风险管理工具和信息系统。下面将根据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1)组织架构

国际银行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按照权力制衡的原则,由三个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制衡的层次组成:决策层(专门负责风险政策的制定、检查)、执行层(负责具体的信贷业务)和监督层(负责监察业务执行部门的风险控制水平)。

首先,在决策层,由银行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信贷管理委员会等设定信贷风险管理策略。其次,在执行层和监督层,信贷业务由相对独立而又有机结合的三个部分构成:第一,是根据信贷政策进行信贷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职能;第二,是对信贷业务风险进行监控;第三,是负责信贷业务的具体发放。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从风险控制角度来实行全面的审贷分离,但又要保证内部沟通渠道的畅通,并及时全面系统地进行内部检查和稽核。

(2)流程与政策

国际先进银行的信贷流程与政策根据在单笔授信流程中及贯穿整个流程涉及的不同内容,将整体信贷业务划分为若干个子流程。其中单笔授信流程包括:业务计划与开发、风险评估、制定授信方案、授信审批、授信放款、贷后监控和资产保全。贯穿整个信贷流程的包括:信贷稽核和贷款组合管理。

  • 业务计划和开发:银行首先必须定义清晰的信贷战略和业务规划,了解细分市场,并具备有效销售银行产品以及开发和管理客户关系的能力。
  • 风险评估:必须对风险要素有深入正确的评价,具备确定和分析这些要素的能力,特别是客户、行业、市场和交易的风险因素,并具备相应的风险评级和财务工具来辅助银行进行风险评估。
  • 制定授信方案:根据客户的贷款用途及其未来现金流的情况,制定与贷款用途相对应的客户偿还方式,根据分析确定的客户和交易风险等级确定贷款定价。
  • 授信审批:审批权限需要根据审批者的经验、知识、业绩决定并受贷款的数量、风险级别和其他因素来制定,同时满足快速响应客户的要求。贷款申请和审批程序的流程要保持一致性和标准化。
  • 授信放款:与贷款相关的全部数据要准确和完整,清晰规定信息的到达、处理和一致的步骤,以及使用、检查和分发信息的方法。
  • 贷后监控:根据贷后管理方案进行贷后监控,建立预警信号识别可能出现问题的贷款。
  • 资产保全:对可以救治的贷款进行早期救治,对无法救治的贷款进行清收。
  • 信贷稽核: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检查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 贷款组合管理:根据组合分析,确定银行信贷发放的方向和风险汇报,对照银行的信贷战略发展方向进行调整。

(3)风险管理工具

国际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工具框架最为基础和核心的工作是建设信贷风险内部评级模型,只有在利用风险评级工具精确衡量风险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运用更为复杂的信贷风险管理工具。这正是我国银行业所缺乏的。

信贷风险内部评级模型的建立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在选择建立模型的方式时,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国内银行在数据质量不足和信贷文化较为落后的条件下,应该采取较为保守的方式作为起点,例如专家经验模型或采用外部的评级模型。在使用这些模型的过程中,除了能够更精确的衡量信贷风险从而优化银行资产质量外,而且客户经理也能够逐步掌握模型的应用技巧,培养起信贷风险管理文化,为以后实施数量统计模型做准备。考虑到国内经济环境的特殊性,应该选择可调整的外部模型,并使用内部数据进行调整;而对于一些数据量充足的银行可以尝试自建数量统计模型,以挖掘出适合国内经济环境和银行自身情况的风险因素。

(4)信息系统

国际银行业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可以分为信贷风险识别、信贷风险衡量、信贷风险监控与决策以及信贷工作流程管理四个部分。信贷风险识别需要确定,分析、收集和积累与信贷风险相关的风险要素和风险要素数据,信贷风险衡量的主要内容是,使用信贷风险衡量模型的建立工具,确定信贷风险的衡量方式:信贷风险监控则是将信贷风险衡量技术运用到信贷业务管理和信贷风险管理中,辅助信贷审批及进行信贷风险决策,信贷工作流程管理则是实现信贷业务和风险的业务操作及业务管理的电子化,促进和提高信贷业务效率,同时整合信贷风险监控以提供信贷风险识别和规避能力。

针对上述的业务需求,国际银行业通常建立以下信贷信息系统模块,以覆盖所有的信贷业务管理和信贷风险管理的需求:

  • 信贷信息数据仓库和相应的数据管理方案模块:用于收集和累积信贷管理信息;
  • 信贷风险分析工具模块:用于建立信贷风险模型设计及实施,包括内部评级、可预见损失、不可预见损失、压力测试、信贷风险值及信贷风险资本平衡收益率等方面的模型;
  • 信贷业务管理系统模块:实现信贷业务信贷风险决策的电子化和自动化,确保信贷业务得到及时处理,并有效监控相关风险;
  • 在线数据分析及报表处理模块:实现组合层面的信贷风险管理、收益测算、贷款定价、对资本充足率分析。
相关链接
作业成本管理 专题介绍2005-04-01 中国企业融资外包策略2006-10-03
本土CFO“IR完美波浪” (三)2006-11-17 让数字化医院建设中的问题在实践中消失2006-11-26
财务报告分析的四个视角2006-12-10 中国纺机磨制IT飞梭2006-12-17
资金—细水要长流2006-12-17 信息化管理之怪现状2007-02-11
“波波开讲”系列之财务篇-如何进行企...2007-02-18 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2007-02-22
Copyright © 2000-2010   Shenzhen Hiblue Software Co., Ltd.    Url: www.hiblu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