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1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管理学领域的新理论不断涌现,其中有两个方向引人注目:用系统和战略的眼光看待管理理论;从信息和知识的角度来切入管理。本文提出的企业知识管理(Enterprise Knowledge Management,EKM)的内容框架,旨在进一步推动企业知识管理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构建企业知识管理(EKM)框架三步走: 1.“灯笼”下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出现的新兴管理思想,并不孤立于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之外。它本身就是从其他管理领域中提取有关“知识”的管理理念,经过抽象和综合分析,才逐渐形成的一种战略思想。因此,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战略管理、人力资源、财务、行政、市场、研究与开发等管理领域,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以说,知识管理这一棵管理学科中的幼苗,是在众多原有管理范畴的共同滋养下才逐渐成长、发展成一个宏伟而完整的思想体系的。在知识管理已经走向独立、知识管理的理论体系已经足够壮大和成熟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考察一下最初孕育了它的那些管理领域,到底发生了哪些令人惊奇的变化,同时也从企业管理整体的高度来重新审视一下知识管理。 在考察知识管理思想与其他管理范畴之前,我们应该首先承认,知识管理并不是企业的一项职能,而是一种经营思想。笔者认为,知识管理应该以知识管理的战略为首,通过战略管理来推动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的升级和改造。 整个知识管理思想体系被描述为一个“灯笼”的形状。最上边的灯笼柄,是知识管理战略,它也是知识管理思想在战略管理领域的直接体现,它对企业整个的知识管理思想体系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他的知识管理活动和制度都在知识管理战略这个总纲领下逐步展开。 灯笼的底部是信息技术,以及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知识门户和知识管理系统。这一方面是知识管理思想对于信息管理领域的开拓,一方面也是其他知识管理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可以说,有知识管理系统的知识管理不一定是好的知识管理,但没有知识管理系统的知识管理一定不是好的知识管理。由知识管理战略和知识门户/知识管理系统围成了一个灯笼的形状,其他的知识管理思想和活动都在这个“灯笼”的范围内展开。 灯笼模型的核心分为两部分,在左边列了三个内容,分别是企业管理里的基本职能管理,如: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在右边按照企业价值链设计成四个内容:市场营销管理、研发管理、采购与物流管理、生产制造管理。 在“灯笼”模型的核心部分中,第一个内容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讲,文档资料分类和保存管理等OA的内容;第二个内容是知识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结合,比如知识资产的管理;第三个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其中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概括来说,在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三个重要的职能领域,知识管理分别体现为办公自动化/文档管理系统,知识资产管理和知识型员工的招聘、激励和职业生涯设计等内容。 从流程上来看,首先是市场营销管理,如CRM。其次是研究与开发管理,研究与开发管理中对知识创新的管理显然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第三是采购与物流管理,与知识管理密切相关的主要是SCM。实施SCM很难的原因就是数据的标准很难统一,这里的接口和标准就是知识管理要考虑的问题。除此之外,供应链企业之间知识转移、采购文档与模板也都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第四是生产制造管理,主要指ERP。虽然ERP具有现代管理思想,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大型的运算器。这个大型运算器里有很多的算法、很多的流程,这些算法和流程就是已经规范化的企业最佳实践,是知识管理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居于企业知识管理“灯笼”模型中心的,是知识管理本身。它就像一根蜡烛,照亮了整个知识管理思想体系,也照亮了企业管理这个更大的空间。“知识管理灯笼”的含义,不仅仅在于说明知识管理的思想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中都有所体现,也说明进行知识管理研究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管理”本身,还应该时刻关注知识管理以外的其他经营管理领域,时刻注意这些孕育了知识管理的领域中的新动向,同时注意将知识管理的理论运用于其他领域,这样才能够避免走入“为了管理知识而进行知识管理”的误区,才能够保证知识管理研究广泛、深入地进行下去。 构建企业知识管理(EKM)框架三步走: 2.从十个方面深挖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研究的基本框架中,所包括的主要要素是指“5W1H”,具体如下。 Why——实施原因企业中的大量知识以个体知识或知识孤岛的形式存在,资源浪费严重;同时,组织规模越大,控制和整合知识资源的难度也就越大。因此,进行知识管理的研究,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大背景下是势在必行的。 Who——实施主体知识型员工是追求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的员工群体,因而需要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What——管理对象只包括知识本身的共享和转移等狭小的范围。随着人们对于知识生命周期的研究,知识管理理论取得了新的突破,其研究范围也逐渐扩大到包括信息、知识、知识资产等的创造、维护、发现、获取、过滤、转化和利用全过程。 Where——地点要素知识管理既包括企业内部知识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也包括外部知识的获取与挖掘,这里涉及知识管理的地点要素。要根据知识源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 When——时效性知识管理工作要在恰当的时间将知识资源及时发掘出来,并进行知识资产的管理,否则会造成知识资源的流失。 How——知识管理实务是指企业知识管理的解决方案,既有知识管理的制度体系,也有信息技术为平台的知识共享工具等内容。 通过以上的研究,笔者将企业知识管理概括为十大方面的内容,如图2所示。 企业知识能力的表现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可以用知识创新率(力)、知识传播率(力)、知识应用率(力)三维坐标来衡量,其中每个坐标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指标。“知识创新管理”包括知识创新的模式、条件、环境等内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显隐性知识转换引致的创新研究;“知识共享管理”是指研究如何通过知识转移缩小知识差距,因为“知识转移”比“知识共享”更具有经济管理含义;“知识应用管理”主要包括企业如何采取一整套的知识管理解决方案去实施知识管理项目,如何实现企业的变革管理,等等。知识的应用是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最终手段。 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去讨论知识管理在企业的应用“学习型组织”是从企业文化的角度,讨论企业如何通过五项修炼来使企业保持一种不断学习的状态;“知识资产管理”,即怎么从财务的角度,管理客户关系资产、人力资本资产、结构资产、知识产权资本,以及上述资产之间如何协调发展;“知识管理的激励系统”只要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设计一套绩效考评体系和激励制度来构建的系统。比如,如果是以每个项目年终的业绩来考核,那么各个不同的项目之间拥有的知识就不愿意互相分享。 “知识管理的技术与工具”是从信息技术的角度讨论知识管理的支持软件或工具,比如知识地图或知识导航系统就是很好的工具。像IBM推出的Lotus系列软件,就是非常好的工具,我们可以在上面做许多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比如项目经验分享系统的开发等。 从单项管理的角度去讨论知识管理在企业的应用“知识产品的定价与版本”是关于知识产品的问题,主要考虑知识产品的定价和版本问题。“知识员工的管理”包括知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如何配合、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如何成为企业记忆、知识员工如何招聘与培养等问题。“学习与创新训练”既包括学习与创新的技巧和规范训练,也包括比如E-learning(电子学习)平台的学习,以及课件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内容。 构建企业知识管理(EKM)框架三步走: 3.转动“知识流”小车 所谓知识流管理,是指为保证知识在企业中从获取、产生、共享、创新、利用到知识挖掘和衰亡的整个知识生命流程畅通无阻而采取的保障措施。企业中的知识流程可以用“知识流小车”(如图3所示)来加以形象地概括。 知识在组织中经历了发生、发展、消减和消亡的整个过程。企业组织内部的知识来源有两个;一个是企业外部知识源,具体来说包括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互补商,以及私立知识机构、公共知识机构;另一个是企业内部知识源,包括尚未挖掘、整理的企业内部公共知识、企业员工的隐性知识等。企业通过各种知识获取渠道从企业外部搜集知识,这是外部知识内部化的过程;企业从内部挖掘知识,是个人知识企业化的过程。与此同时,企业通过各种等传播渠道,不断向外界发布着各种有关企业的知识。在企业内部,员工通过将企业公共知识库(组织记忆)中的显性知识隐性化,学习企业文化和技能。 员工个人知识通过三种途径在企业内扩散和壮大,即:知识创新、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这也是知识生命周期中最关键的步骤。而超过一定时限的知识,可以作为历史数据进行知识挖掘,也可以通过知识备份手段保存起来。这样,知识在组织内就基本走过了它的整个生命历程。 图3中的实线是知识实体的转移过程,虚线是知识价值的转移(让渡)过程,一对实线和虚线合起来表示一个知识交易的过程。在“知识流小车”的最上部,企业从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互补商那里获取有关竞争战略的企业外部知识;从知识机构中获取有关社会、市场、行业和其他方面的知识,这些企业外部知识通过企业内的各种知识获取途径内部化为企业内部知识,以公共知识库或“企业记忆”的形式存在。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其内部和外部的知识发布渠道,将有关本企业的知识发布出去,成为企业外部知识。这样,就在企业和企业外部实体之间,形成一个知识流环。 在“知识流小车”的中间,企业员工可以借助企业内部的组织学习或激励机制,将组织记忆中的一部分显性知识内在化为个人的隐性知识;也可以由企业将员工们的个人知识转化为企业的公共知识,并最终融入组织记忆之中。这样通过显隐性知识的转化,在员工个人知识和企业的公共知识库(组织记忆)之间,就形成了第二个知识流环。 在“知识流小车”的底部,是三个“轮子”,即:知识创新、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它们对于整个企业知识流系统而言至关重要。正是这三个轮子持续不停地运转,才保证了企业知识流系统正常的新陈代谢,推动了整个企业知识流的良性流动。 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知识流的管理有两个要点:保证知识创新、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的顺利进行;外部知识内部化和内部知识的显隐性转化。前者是“车轮”,后者是“车身”。没有车轮只有车身,是一辆开不动的死车;没有车身只有车轮,是一辆没有用的废车。为保证知识在企业中的顺利流动,企业应该建立知识管理的激励系统,具体包括知识运行、知识明晰与知识绩效、知识奖惩三种机制。 构建企业知识管理(EKM)框架三步走: 三大学派三种定义 对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将其归结为行为学派、技术学派、综合学派三大学派,如图4。 行为学派:“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 研究的角度包括:从组织结构的角度研究知识型组织;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研究知识管理观念,如学习型组织;从企业战略角度研究企业知识管理战略;从人力资源的绩效考评和激励角度研究知识管理制度;从学习模式的角度研究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等等。 技术学派:“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 所研究的角度包括:从知识组织的角度研究知识表示和知识库;从知识共享的角度研究团队通信与协作的技术;从技术实现的角度研究知识地图系统、知识分类系统、经验分享系统、统一知识门户技术等;从系统整合的角度研究知识管理系统与OA系统、ERP等系统的整合等等。 综合学派:“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它强调知识管理是一套企业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知识管理观念、知识管理战略、知识型的组织结构、知识管理制度、知识管理模板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将知识管理制度流程化、信息化,将知识管理表格和模板界面化、程序化,将企业知识分类化、数据库化,在考虑与其他现有系统集成的基础上,开发或购买相应知识管理软件,实现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