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业界消息 办公自动化 客户关系管理 项目管理 协同商务 业务流程管理 知识管理 内容管理 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 IT综合 文件标签
首页 » 文档中心 » PMS 项目管理 »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系统分析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系统分析

2005-12-24
问题的提出
我国信用危机的出现已经覆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企业间的商业信用危机尤为突出。著名经济学家赵海宽在一次信用会议论坛上讲到,我国当前的社会信用,按债权债务人划分,主要可分为国家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民间信用。而问题最突出的是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这种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凭借双方的信任,通过赊销、预付等手段所形成的商业信用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失信问题,并对我们的社会信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企业作为信用主体本身也在饱尝着信用风险所带来的“切肤之痛”。因此,如何对企业进行信用管理,防止和避免商业信用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许多专家、学者和其他相关研究人员相继提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手段、模式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等等。这些理论和观点提出了解决企业信用风险的实用管理手段和步骤,对于我国的企业具有切实的现实意义。但上述的研究大都没有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来进行分析。鉴于此,本文试图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领域做一尝试,即针对企业信用风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系统方法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分析与管理。
信用风险的成因和管理因素
我国企业相关管理部门的现状大体是这样的:企业均设有销售部门、财务部门来对信用销售进行管理,其后果一是由于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各自为政,因而对企业信用风险形成“滞后”管理;二是由于销售目标与信用风险管理目标的不一致和两者职能上的不同,同时在缺乏相应的技术条件下,若由销售部门承担信用风险的职责,反而会在销售报酬的激励机制下形成更大的风险;三是由于财务人员不了解客户的背景和交易情况以及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由财务部门控制信用销售和信用风险,会造成财务与销售两部门的激烈冲突。因此,如何在企业内部设置信用管理部门,实行各部门之间的系统管理,是实现企业信用风险标本兼治的第一步。
企业信用风险的产生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贸易纠纷(货物买卖纠纷、货物运输纠纷、保险纠纷等)、客户无力偿还(企业经营不善等)、蓄意欺诈及有意占用对方资金。从信用管理角度来看,这些外部原因不是企业自身所能完全控制的,因此,这方面的管理因素主要是识别事前和事后的风险所在,科学决策和采取有效措施。企业信用风险内部原因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掌握客户信息不全,不真实;没有准确判断客户的资信状况;没有准确判断客户信用的变化情况;缺乏与客户的有效沟通;未能有效转嫁风险;对应收账款监控不严;缺乏对拖欠账款追讨的方法、手段及管理措施;缺少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等。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发现,上述种种彼此之间是互相影响的。由于没有全面真实地了解客户的信息状况,导致企业对客户的静态资信情况和动态信用变化失去准确的判断;而企业与客户进行的这种非理性交易,又往往会忽略信用风险的转嫁,缺乏设计应收账款的监控程序,最后形成逾期账款和坏账,造成企业的信用损失。在这种情形下,企业盲目的追讨债务将进一步增加成本和人为风险。反之,企业如果陷入信用销售与信用风险的“两难”境地,再加之缺乏有效的信用管理,便很有可能拒绝信用销售,其后果是使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萎缩。
因此,弄清企业信用风险的内部原因是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条件。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因素首先是客户信息的分析与管理,应包括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客户信息;客户信息的分类体系的设计;解读相关机构提供的商业信用报告;利用信用分析模型对客户信息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对客户财务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和开发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等。其次是企业做出科学的信用决策,这个方面是在前面客户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对客户所做的信用标准、信用期限、信用额度及信用条件等授信决策,确定信用管理的考核指标;然后是企业对信用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选择正确的结算方式并对企业信用风险实行有效的转嫁,以使企业的债权得到合理安全的保障;接下来是企业对自己内部应收账款的管理和监控,相关因素是掌握应收账款管理技术、确定应收账款信用分级、应用应收账款跟踪监控方法、制定应收账款监控制度、开发应收账款监控信息系统等;最后是拖欠账款的追收,主要步骤是逾期应收账款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制定合理的催账政策和收账程序,巧妙合理地使用追账方法等。与企业信用风险内部成因相应,这些信用管理设计的每一个因素和环节也都是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的。
系统方法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系统研究开创者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相互作用的多元素复合体。这个概念所显示的特征是多元性、相关性和整体性。即元素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是系统生命力的重要源泉;系统中的元素不是彼此孤立的、不相干的,而是彼此关联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激励、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所有组成部分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整体的特性、状态、行为和功能。同时,系统往往将差异元素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子系统的相同结构构成了整体系统的结构。系统与所处环境发生的相互作用,形成系统行为和系统功能。从系统的概念和特征来看,由于多元素的不同而又互相关联组成的系统是不可分割的,易于从局部和整体两方面来分析问题。一般来讲,系统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模型研究方法。模型又分几种类型,如标度模型、地图模型、数学模型、计算机模型等。本文拟以简单的几何图形对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部门与环节做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的定性描述。
首先,我们将整个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视作一个系统工程,把相关管理部门分成若干子系统,在各子系统的运作和相关配合下,使整个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达到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企业信用风险的目的。
根据专家的建议,中小型(标准为:员工有200~300人,有一定的销售规模)以上的工商类企业,只要达到一定规模,都应该建立自己的信用管理部门。通过前面的分析,企业设立信用管理部门,建立健全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职能,以增加现金流量和经营利润为最终目标,专业化的承担信用风险的管理职责,这已经成为企业的共识。这样,以信用管理为核心,将企业的销售、财务和信息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内部管理系统。具体到信用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一般来讲,1、信用管理部门与销售部门是冲突的关系, 销售部门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盲目扩大企业信用,容易造成企业信用风险;而信用管理部门的职能之一也是扩大销售,但是必须是安全的信用销售才可以进行,并不是妨碍和限制销售部门创造销售业绩。因此,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两部门应该从整体利益出发,互相沟通和支持,共同扩大销售的同时将信用风险降至最小。2、 信用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是互补的关系,他们在应收账款规模的控制、追收逾期账款等方面的目标是一致的。但他们的管理目标并非完全雷同,信用管理部门的扩大信用额度、增加信用销售与财务部门的追求财务平衡目标会发生偏离,为了保持整个系统的协调发展,也需要两部门互相配合与支持。3、 信用管理部门与企业高层经理之间是被指导与指导的关系,信用部门需要将相应的数据和建议向高层经理汇报,以便得到其指导,做出正确的信用决策,使企业的信用管理趋于理性化。4、 信用管理部门与外部相关部门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信用管理部门需要从企业外部得到信息、技术、法律和业务上的支持,所以会接触各类企业信用调查报告商、企业征信数据库、保理商、信用保险机构、信用管理咨询公司、信用管理外包服务公司、商账追收代理机构以及经济仲裁机构等。这就要求信用管理部门对上述公司与机构的服务和性能差别非常了解,能做出谨慎而又正确的选择,同时与这些部门保持良好的关系。通过以上分析,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我们用系统模型描述如下:
附图
从上面的模型中我们看到,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中,除了探讨信用管理部门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外,其他部门也需要相互支持与配合,即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除了接受企业高层管理之外,两者之间也是密切联系的,销售部门要将客户相关数据交给财务部门,同样,财务也要将涉及客户信用风险的资料信息反馈给销售部门。可见,只有各个部门子系统共同发挥作用,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逻辑互相支持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使整个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功能的有效性发挥出来,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真正目标。
其次,对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各个具体环节也需要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前文对信用风险管理因素及相关环节的分析,可以按照其中的相互联系及顺序逻辑编制下列系统分析图形,以便我们更清楚的看到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
通过该图的显示,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这样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客户信息的搜集、管理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第一步,这方面相对应的部门主要是销售部门,该项子系统的充实和完善极大的减少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然后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环节——信用分析和决策,主要对应的是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将得到的客户信用信息,通过一定的技术进行量化,根据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果,对客户授予正确的信用决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间、信用额度、信用条件等,使企业增加销售量的同时减少和避免信用风险;再下来就是将信用风险进行转嫁,以减少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相应的是企业外部信用保险或保理商等机构,从企业内部来讲,应由信用管理部门做出这方面的决策;再往后一步是应收账款的管理与监控,主要是财务部门的工作,通过掌握相关技术,制定应收账款监管的政策和程序,将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机会成本等降到合理水平,使信用风险得以减少:最后,对企业已经形成的拖欠账款进行追收,以保证挽回即将造成的信用损失,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应对此做出部署和决策。上述每一个管理环节都是一环扣一环,反之,拖欠账款如果处理不好,直接会影响到其他各个环节,因此,企业信用管理的各个子系统都是彼此相关的,而且它们之间严谨的顺序性决定了整个信用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功能性。
最后,我们通过对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和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具体因素环节的系统性考察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附图
将整个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视作一个系统工程,会对企业信用管理有整体把握的高度,做出宏观的、高屋建瓴的管理决策;通过将各相关部门和管理因素设计为子系统,并对它们内部元素和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会使企业从微观层次逐一进行梳理和考虑,使企业在每个环节都对信用风险进行定性和量化分析,从而最终将企业的信用风险降低和化解,使企业通过信用管理这一重要环节,实现现代企业管理,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关链接
让终端用户认可IT项目2005-12-18 项目团队建设“四戒”2005-12-31
海南省建立重大项目决策机制(1.16)2006-01-09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层次模型2005-12-01
货代企业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项目管理2006-01-22 项目经理的周末(古龙版)2006-01-26
IT项目经理手册之:任务监控 (周劲松)2006-02-01 成本控制问题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影响2005-11-03
哪些职业资格证书最值钱?2005-10-30 项目管理办公室PMO2006-02-23
Copyright © 2000-2010   Shenzhen Hiblue Software Co., Ltd.    Url: www.hiblu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