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01
沃顿中国当今商业现状系列报告第一篇:机遇还是挑战?跨国公司在中国必须学会新的生存法则 乔治·费德克莱斯是Perry Ellis这家国际制衣公司的董事长兼CEO,他出生在古巴的哈瓦那,后来移民到波兰。然而在生产原料采购的选择上,他的拉丁美洲血统和他秉持的东欧传统观念并没有对此产生多大影响。在今年沃顿商学院中国工商论坛上,他在发言中提到,根据媒体报道,去年该公司在中国完成了整个采购计划的23%,他对中国市场大加赞赏。他指出,由于航运的迟滞,古巴采购业存在诸多问题;所以他就把采购目标转移到了亚洲国家,转移到了中国。 跨国公司到低成本国家进行采购出于三个原因:直接成本节省、人才和本地市场的进入。 采购业面临的竞争: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比较: ——林杰敏 采购业面临的竞争: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比较: 波士顿咨询公司上海办公室高级副总裁兼董事 美国和西欧公司认为中国在生产零部件和制成品方面具有一定实力,比如机械工具和计算机零部件。美国公司习惯到其南面邻国去采购,而西欧公司习惯到中东欧国家去采购。然而,中国因其庞大的生产力市场、低工资率和强大的航运能力使得全球跨国公司都把它作为自己的采购目的地。 中国的工业产出是所有低收入国家中最高的,中国也是这些国家总发展速度最快的。中国凭什么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的目光?跨国公司又该怎样针对其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选择采购市场? 沃顿商学院和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专家们就这些问题为跨国公司决策者提供了一些建议。 采购业面临的竞争: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比较: 中国市场 波士顿咨询公司上海办公室的高级副总裁兼董事林杰敏说,采购的全球化和由高成本国家向低成本国家的转移是全新的趋势。他说:“高成本国家仍有大规模生产,但有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的趋势。中国将因其市场规模和发展速度而吸引大量跨国公司前来采购。” 他说,低成本国家可以分为两类:有的国家虽然离目标市场近,但工资水平是中国的三到五倍;但是对于包含复杂物流因素或单一人力因素的产品,这些市场仍是有利的。另一种低成本国家距离目标市场很远,但却能提供更低、更具竞争力的成本,这些国家有中国和印度,巴西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包括在内。 林杰敏说:“跨国公司到低成本国家进行采购出于三个原因。最重要的是劳动力因素,跨国公司总希望节省成本耗费。但要成功进入采购目的国家的内部市场,智力资源也必须予以考虑。”对很多跨国企业而言,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意味着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庞大市场。 林杰敏认为,在高素质劳力资源方面,中国无疑拥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工资率较低;而且中国也不缺技工。他说:“中国大专院校培训了一大批工程师,而且在国内国外都有不少专业素质优良的博士,所以跨国公司要在中国寻求有能力胜任高级工作的高级人才。”他举了通用电气和西门子医药的例子,并且还提到了一些移动电话公司——它们都已从这个庞大的人才市场中得到了好处。 由于经济规模巨大,中国在诸如电视机、冰箱的家电产品和诸如钢材、水泥和化学制品等包装原料、工业品的消费方面几乎或者可以说已经坐上了全球第一把交椅。林杰敏说:“生产商想占据这个市场,这样才能将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从而顺利进入国内市场。” 对跨国公司来说,中国有利的经济政策也很关键。林杰敏说:“政府的反应非常快,很关注各行业发展动态,税收改革力度大,出口关税比较宽松。中国政府已设立了500多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良好的基础设施为企业落户提供了优越的硬件环境,区内享受低税率,存款利率较高,而贷款能得到一定补贴。” 除了低税率,目前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提供了一定的优惠。林杰敏说:“跨国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起这高度灵活、效率高、非联合化、专业化程度高的庞大劳动力资源。” 沃顿管理学和社会学教授马歇尔。梅尔认为,中国农村人口出于一种非常强烈的动机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他说:“虽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接近1000美元/人的水平,但中国农村每户收入却很低,大约每年只有100美元的收入。 1996年以来,农村人口的实际收入水平一直都没有得到改观,而农产品价格却不断上升的同时农民收入却不见增长,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寻找工作机会,干几年体力活以维持整个家庭的生活需要。如此庞大的劳动力使得生产成本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 梅尔说,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限制工人权力的问题。他说:“一家工厂的高层管理者很可能也挂着党委书记的头衔,而大多却是名义上的。”这就是说,工人的权益很难得到很大程度的保障。 采购业面临的竞争: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比较: 东西方比较 对于某些公司来说,地理因素也影响到了产品在市场上的流动,生产地和消费地之间越近,产品自然越快到达消费者的手中。波士顿咨询公司华沙办公室的副总裁兼董事凯文。瓦德尔说:“如果你的产品拥有快速进入消费市场的能力并且具有较大需求弹性,那么显而易见,生产地距离消费地近就是个很大的优势。从波兰这样的国家采购原材料运达欧洲其他地区只要一周不到的时间,而随着运输速度不断提高,也许将来只要几天就能运到。”当然,就波兰和欧洲其他国家而言时差和文化差异都构不成问题。 对于这些国家,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劳力成本了。 瓦德尔说:“中国劳力成本是每小时1到2美元,而且劳动力供不应求。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均一市场,跨国公司轻轻松松在此设厂的同时却没意识到中国的地区差异;而说到中欧,多数跨国公司就很难认同它是一个‘地区’了,因为它由很多国家组成。” 瓦德尔认为跨国公司有时往往不会考虑到其他一些因素。他说:“你必须考虑到尽量节省存货的问题、员工培训费用支出的问题以及产品从来源国向最终市场的流动过程。”有一些高级技术知识并非一般工人能掌握,而这正是中东欧地区的多数投资者关注的重心所在。瓦德尔说:“我们在这里生产不少精密仪器、汽车零件和电子设备,尤其是那些需要特定工艺和学习期的产品。” 和中国相似,中东欧地区的国家不遗余力地刺激外商投资,然而大多数的投资鼓励措施带有很明显的本国特色。瓦德尔说:“这些国家并未制订有效的产业政策,国家和国家之间竞争激烈,尤其是和中国竞争。这些国家没有问自己‘我们怎样参与竞争?’这样的问题;他们没有后退一步拓宽视野。” 采购业面临的竞争: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比较: 美国与其南美合作伙伴 众多美国跨国企业面临着欧洲企业所面临的难题。波士顿咨询公司驻蒙特利尔办公室的副总裁杰斯。德。胡安揭示了墨西哥吸引美国投资目光的原因:“墨西哥经济在过去十年中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型。从1994年开始的五年里,全国经济开始稳步增长,而这五年的通货膨胀率维持在个位数水平。墨西哥劳动人口比重是美国的1/9,从这点上来看,墨西哥很有竞争力。 卡车可以在2到6天把货物从墨西哥运往美国境内任何地方。“ 此外,胡安指出,墨西哥和美国以及加拿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货物报关的问题。出口占到了墨西哥经济总量的25%,而这其中大约80%是向美国出口的。墨西哥已从石油等初级产品出口国转变成了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以及整车出口国。 他指出,虽然低成本国家大量使用简易机器生产、拥有劳动力优势并且不必大量投入资本,但同时劣势也是不少的。他说:“比方说,征税和管理成本就是两大问题。墨西哥和美国处于同一时区,而且两国气候更替同步;而中国的情况就不同了,这会增大其弥补、协调的难度。所以说,虽然墨西哥的企业确实存在比较劣势,但也有不小的比较优势。” 胡安说:“像蒙特利尔这样的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与美国邻近的地理优势,吸引美国企业过来投资完全不是什么难事。美国式的学校蒙特利尔也有,这儿还有不少持有美国一流学府MBA学历的经管人才;蒙特利尔每天有15个航班发往美国,这样看来美国企业真没什么理由不来这儿投资。” 胡安说,在墨西哥,公司的机密还将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他说:“在墨西哥,你不用担心在别的国家可能碰到的别人侵犯你知识产权的问题。除了能源、电信这样的特定行业,墨西哥对外资的进入和份额也很少有限制,所以你大可以在这儿买下一家公司拥有其全部股份。 采购业面临的竞争: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比较: 此外,经营利润的汇回手续也十分简便。“ 胡安指出,相比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国家竞争优势就弱得很了。他说:“在过去二十年中,大部分中美洲国家都在独裁专制之下艰难地生存着,这些国家港湾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得不到解决,拖车运输很难完成既定任务。 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南美洲国家,例如“委内瑞拉动荡的政局、哥伦比亚的贩毒问题以及阿根廷的经济危机”。胡安又提到,智利虽然经济稳步发展,但就经济构成来看服务业和开采自然资源占绝对比重;所以智利也不见得有多大优势,除非有公司要把货物运过太平洋。 跨国公司应该把采购分散在世界各地进行,而这一点结论在实践中也越发显示出其正确性。 胡安认为外资纷纷涌入中国,这可能只是暂时的。他说:“虽然中国有廉价劳动力又有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但就采购业而言,墨西哥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美泰克、惠而普以及伊莱克斯这些美国企业都来到墨西哥投资。就吸引重型货物产业投资而言,相比中国墨西哥具有绝对的地理优势。 那么跨国公司究竟该在何处进行采购呢?林杰敏对此作了分析和总结,他认为跨国公司应该把采购分散在世界各地进行,而这一点结论在实践中也越发显示出其正确性。林杰敏说:“跨国公司要从其整个供应链着手来考虑全盘计划:也许该把研发放在一个地区进行,零部件放在一个地区进行生产,产品组装放在另一个地区;而这一系列计划的实施并不完全由任何一个单人来处理而应列入CEO的议程。只有这样,跨国公司才能产生并得以发展起一种源源不断的企业活力——这对任何企业都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