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4
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美国和其他国家出现了大规模的多角化经营趋势,企业扩张到其他行业和其他产品领域内。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以来,我国企业也开始向多角化经营方向发展,我国企业多角化经营战略还处于低级水平,其中不乏成功者,比如海尔、TCL;但失败者却居多。因此,对多角化经营战略理论从理论上探讨,从中外企业实践中考察,寻求适合中国的多角化经营发展战略,无疑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和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国际化竞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竞争优势群的多角化经营战略研究(一): 一、 议题的提出 在经历60年代、70年代的国际大企业进行大规模多角化发展后,我国的一些企业家和学者以国外著名的大企业多角化经营战略的成功范例为样板,主张国内大企业实行多角化经营战略;但是在80年代以后,不少通过实施多角化战略形成的大企业开始遇到严重的问题,多角化热潮开始减退。研究观点提出:多角化由于企业资源分散在多个业务领域,影响了需要相当资源保证的核心业务的竞争实力,损害了企业的“利润发动机”;另一方面,由于业务的高度不相关,不同业务领域的管理模式不同,导致对企业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使企业内部集权和分权的矛盾加剧。国外有关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与在同行业兼并相比,对其他行业,特别是无相关联行业的企业进行兼并,成功率很低。90年代初期,由于资本经营和低成本扩张的诱惑和推动,使我国企业也掀起了一股多角化经营的热潮,不少企业纷纷向不相关领域投资,形成不少跨行业领域的企业集团,在这些多角化的企业中,不乏有成功的案例,但多数企业的多角化却失败了。巨人集团的兴衰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论证。有人说,巨人集团如果学一下大洋彼岸的“微软”经验的话,也许她会成为中国的“微软”;又人说,如果巨人集团能学一下“四通”,也会成功。“春兰”和“海尔”不也实行多角化经营成功了吗?究竟是“多角化”战略的错还是企业管理层未能对企业的整体发展进行有效的把握?问题不止与此,若再稍稍深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多角化”也好,“专业化”也好,这都仅仅涉及企业发展战略的形式问题,而本质的核心在于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所产生的有别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性造就于企业的核心能力。因此,笔者认为企业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如何选择多角化战略模式?。笔者提出,企业要实行多角化经营战略,必须基于企业的竞争优势群进行,既企业要实行基于企业竞争优势群的多角化经营战略。
|